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技人員深入一線帶來了不便,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全省農技人員通過云平臺以及各類農技指導類微信、QQ群開展線上指導服務;農戶、合作社利用物聯網對大棚進行水肥溫濕度控制;農業園區、涉農企業利用大數據平臺進行經營和管理,呈現出傳統農業加速向智慧農業轉型的生動局面。
物聯網 在家管控大棚
說起智慧農業,唐山市豐南區錢營鎮設施蔬菜的種植戶成了受益者。“農戶在家用手機app就能遠程可視化管控溫室大棚,配合自動化風口控制、自動水肥一體化設施,降低用戶出入大棚的頻率,所達到的環境參數調控效果更為理想,相比往年蔬菜長勢更好!” 唐山市豐南區智能灌溉水肥一體化項目的負責人馬龍近日對記者說。
錢營鎮素有“唐山菜籃子”之稱,溫室種植規模較大,以往農戶需要每日往返勞作?,F在大棚內安裝了傳感控制系統,農戶通過電腦或手機可以隨時隨地遠程查看和控制大棚內的光照、溫度、土壤濕度等各項指標,同時,系統還可以根據預先設定好的參數,自動調節大棚內的各項環境指數。只需一部手機,就能輕松搞定蔬菜種植,徹底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滿身泥”的傳統勞作方式!
馬龍介紹,智慧農業是由物聯網信息技術支持實施的一整套現代化農業操作與管理系統,可根據作物生長的土壤性狀、空氣溫濕度、土壤水分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實時調整農業生產投入,實現精準作業,減少成本的投入,實現資源的最大節約和可持續發展。
云指導 專家就在身邊
近日,在曲周縣四疃鎮金沃福小麥種植合作社的麥田里,小麥種植戶王志成通過手機與中國農大老師張宏彥進行在線交流。王志成告訴記者,年前有幾塊麥田沒有澆上凍水,其它地塊的麥子都開始返青了,沒澆凍水的這幾塊麥田卻出現了干節的現象,長勢不是很好。他用手機拍照片發給了中國農大張老師,希望能給自己支個招兒。
通過云指導受益的,還有邯鄲市的農業種植戶、經營戶。邯鄲滏東現代農業產業園建立了“滏農云”蔬菜大數據管理平臺,滏農云以“不見面、不接觸”的方式,開展線上田間管理、種植知識、交易物流等農資技術服務和疫情防控、生產保供指導等。疫情期間,平臺組織50多名專家在種苗培育等方面,開展生產保供“云指導”,確保疫情防控和春耕供種。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全省2萬名基層農技人員和超過10萬名農民用戶穩定在線,通過“河北智慧農技云平臺”“中國農技推廣APP”“云上智農APP”等平臺,以視頻、長圖、H5、音頻等多種形式,及時推送新冠疫情防控、農業生產相關政策措施500多篇,“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技術指導400多條,疫情防控知識、農業生產信息2000多條,瀏覽量上百萬次。專家和農技人員運用云服務高效便捷、覆蓋面廣等優勢,線上及時解答農業問題近10萬個,發布服務日志14萬多條,實現了農技指導24小時全天候、跨時空高效服務,專家農民無障礙溝通互動。
綜合數字平臺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止到2019年底,省內136家牧場,利用NB-IOT技術實現了“小牧童”實時管理監測,成功解決了奶牛定位監測、牲畜跟蹤等管理問題;1萬多臺套中大型農機,通過智慧農機決策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了從耕、種、管、收全生命周期農機作業動態管控;4000多艘中大型漁船,依托漁船漁港動態監控管理系統,進行全面、實時、自動化管理。231家現代農業園區中,累計形成61個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農業物聯網應用比例由上年度17.7%增加到26.4%。
到2020年底,河北將培育形成100個以上具有較大規模的農業物聯網集成應用典型。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繼續發揮運營商、信息化企業、農業科技公司技術優勢,依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農業科技園區和國有農牧場,支持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開展智能節水灌溉、精準施肥、飼料精準投放等精準化作業,培育一批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新模式。
其次,通過各級農業物聯網綜合應用平臺,實現快速采集、智能處理、及時服務和便捷響應服務,為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等主體提供物聯網監測、控制、預警、宏觀決策和專家咨詢支撐服務,節約生產管理成果,增加農業生產收益。
繼續開展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聯合阿里巴巴、京東集團結合智慧農業產業化示范縣建設,實行單品突破,對10個以上品類農產品進行全產業鏈關鍵環節數據采集、分析,在節約成本、保證動植物生長、防災減災抗災和精準對接產銷等方面發揮作用。
河北,正以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用智慧農業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版權聲明:
本官網轉載的文章均出于學習與交流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若不希望被轉載,請聯系我們刪除。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官網立場。